
教师读书笔记(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笔记1在生活之余,我觉得读书是最好的时光,也为了我的教师这个职业可以越来越好,最近在读一本叫做《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本书是有三位美国的教育专家所写的,从始至终贯穿一条主旨就是:要实现有效教学,人力资源胜过技术资源。而且书中特别强调,教师所能利用和开发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就是自己的个人品质或素养。
在步入教育岗位后,越来越发觉做一名老师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那就更难了。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最近,我拜读了美国杰弗里·科特勒、斯坦利·齐姆、艾伦·科特勒共同纂写的的一本书《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本书一共分为九个章节,这些都是非常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给予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本书对作为新教师的我启发是非常大的,它可以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读完后我大致把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书的第一部分是教书育人,也就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在很多亲身经历中我们能经常感觉到,有些老师之所以能对学生影响巨大,是因为他们有卓尔不群的人品。书中谈到怎样才能有这样的品德呢?首先一名老师要有“个人魅力”,并不一定说像明星一样有光环笼罩着有很多粉丝,但是却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成为课堂上学生的瞩目的中心,让学生成为你课堂上的“粉丝”。除此之外,在课上还要因材施教,借助诗性教育的平台,给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能力也不同,所以在课堂上不能要求每个孩子在同一个层次上,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让他们有不同的收获。
教师读书笔记2最近,我读一本书,名叫《伊索寓言》。其中有一篇名为《蚊子与狮子》的寓言,我深受启发。
一个欠债的人当着债主的面卖自己仅有的一头老母猪,并吹嘘自己的猪多么厉害:土地女神节下母猪,泛雅典娜节下公猪,酒神节还会下山羊!
我看之后苦笑几声,这位欠债人真得!他的猪会生羊!这在当今社会里真可谓轰动全球的一大新闻!这个欠债人真无知,真愚昧,猪可能生羊吗?他为逃脱债主追债,不惜撒下这种弥天大谎,为自己的利益,不惜为不可能的事情作伪证。其实这么做,只会让相信你的人不相信你,而不相信你的人更为厌倦你。
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你才能问心无愧,别人才会相信你,而像那位欠债人,买主本是很诚心的,债主也很放心,可他撒下这种谎话,也许再也没有人买他的猪,债主们也会很讨厌他,甚至会把他告上法庭,到那时,他就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同学们,做人要诚实,如果不诚实,人生的彩虹将会少一种色彩。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大概大家都听说过《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讲述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又扔下山羊自顾自走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也许大家看都会说:现在哪去找这么傻的"山羊"呀?
但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碰见一回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游,车上突然有一个人说要换点零钱。我只瞥那人一眼,便觉得它他长的贼眉鼠眼的。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全车的人没一个人理他。那个人说的很诚恳,直到说第三遍时候,终于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我和你换吧!那人好像很激动,左一声大哥右一声大哥的喊,还说可算遇到个好人。
等到他俩换完钱,那个想换零钱的人便说他有点事儿,在汽车刚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车,一会儿就消失。等到汽车又上路的时候,只听那个换钱的人说:"哎呀,妈呀!这是假的!"只见他两手拿着一张百元大钞在阳光底下反复的照来照去。没一会儿,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说:"那些钱是给家里买东西的呀,那人怎么那么缺德呢?"我看着,心想:又一个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现。
而《牛和蛙》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另外一种道理。这则寓言讲述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最终却把自己的肚子撑的爆裂。我觉得这个青蛙好笨呀!它不应该和牛比到底谁大,而要和牛比谁比娇小,这样不就取人之短,补己之长吗?也不会再出现肚子爆裂的事情。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上,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的每一种缺陷不是都有补偿吗?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都会相安无事。但如果都像那只青蛙一样的话,那世界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呢?真是无从想象。
《乌龟和老鹰》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这篇寓言又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长》。《揠苗助长》讲述一个农民嫌自己的庄稼长的太慢,便想出一个自认为很聪明但实际上却很愚蠢的办法。他花一上午的时间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个个的拔高许多,这样看起来,它的苗子确实长的很快。可家里人听说这事之后,就又马上跑到菜地里看看,只见地里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长高,而是全都枯萎。这个小小的成语故事和《老鹰和乌龟》的意思相同,它让我们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顺其自然。
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一位曾经是奴隶可是因为具有聪慧才气而被释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拥有这种历史,才使我开始看上这本书。伊索内容的人物设定很有特点,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与人或者全都是动物为主角的,这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作者不用再去费时间来描述主角、配角的独自性格。只要写出一种动物就会马上使人们联想到其本质,从而很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对于寓言的寓意。
而且这种用动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动典型,狼代表奸诈、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实、兔子代表急躁或机智、老鹰代表有志气的人。伊索寓言的内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练, ……此处隐藏9095个字……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
教师读书笔记12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
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读书笔记13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教师读书笔记14新学年九月份,《致教师》是我入手就读的第一本书。该书是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所著,以回答老师来信的方式展开,也许这就是以《致教师》命名的缘由之一吧。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第一辑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第二辑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第三辑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第四辑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阅读此书,我受益匪浅。
未读此书时,我只是把教师当作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读完此书后,我把教师等同于教育,看作是一项波澜壮阔的事业。当我只想着自己的付出与回报时,教师真的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是一份不怎么样的谋生方式,活儿干的多,报酬得到的少。伴随着此书阅读的开启,我的目光开始投向学生,投向一个又一个朝气蓬勃,鲜活可爱的生命,我觉得教师是一种改造,抑或是一种创造,改造的是人生轨迹,创造的是生命奇迹。此书阅毕,我的目光中又有了自己。这时,我认为教师是一种相随。是学生成长与老师自我成长的相伴,是唤醒学生价值和体现老师价值的一种随应。于是,我理解的教师不是单向的付出与奉献,而是共生共长的人生体验。未读此书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暮年工匠。以后的路就是重复从前的路,就像磨道上的一头驴,重复往返就是天职,周而复始就是命运。读完此书后,我把以前的自己命名为懒惰和不思进取。由此,我想到了任维东校长在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第一次会议上所讲的话,和这本书告诫我的思想一样,给我以极大的内心震撼,简直就是一场极大的冲击波,把我从沉睡中激醒。因此,拒绝“青年老成”,拒绝“停止生长”。让我从今天起,重做一回学生,而且是毕业遥遥无期的学生。既注重学习,又注重学习后的反思;既注重阅读,又注重阅读后的感想;既注重学生工作,又注重工作后的方法与经验的积累。总之,既要仰望星空心中有未来,又要脚踏实地手中有现在。
未读此书时,我理解的教师就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或者是狭隘的“传道、授业、解惑”。读了此书后,方知,教师面对的不只是眼前的学生,还有祖国和社会的未来。所以,只有我的家国情怀才能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于是,我明白了,我心中想要的理想国和理想国公民的样子: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象、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靠我自己去塑造。而且,更可喜的是,这件事,我竟然原本就可以自己去塑造。
真诚的祝福未来的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15我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主角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其中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取的机会,是选取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此刻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情绪(其实我明白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