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5-08-08 08:11:12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1

初闻这个名字――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小学。当时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是介绍他著名的风筝实验,主旨是要鼓励我们要有创新、冒险、探索意识。

那只是久远的初知,对这个人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是在高一。

那一年暑假,漫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我们一边欣赏着学校郁郁葱葱的生机、经典的雕塑、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一边听着带队教师的介绍——这所全美排行前五的大学,大学的创立人正是那个冒着危险在费城放风筝做实验,最终发明出避雷针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另外,他可不仅仅是科学家,更是杰出的政治家,作为开国元勋《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如今的一百元美钞上的人物头像不是哪位美国总统就是他,甚至是慈善家,筹资医院……宾大培养出了许多杰出校友,例如股神巴菲特,当今美国总统特朗普。

而让我更加深入多元的了解这一伟大人物的则是《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

如书中所介绍,富兰克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富兰克林生于一个匠工之家,家境并不富裕,8岁上文法学校,因这个大家庭中有17个孩子,富兰克林是最小的孩子,父亲无法供他上大学,两年后他转入一个读写算术学校,在这个他习得了一手漂亮字,但数学却不及格,10岁那年他回家做父亲生意上的帮手,做蜡烛和肥皂。他并不喜欢做这些机械呆板的活,自幼会游泳划船的他,一向有着一个航海梦,可是他的父亲却反对他这么做。

父亲见他从小嗜书,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便安排他向他的哥哥学习技能,从事印刷这个行当。

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商人,商人见他爱好读书,便邀请他到他的藏书室,并仁慈地把书借给他,16岁时,富兰克林信奉素食主义,中餐仅吃些自我带来的面包或饼干,看书学习。

饱读诗书后,他善于写诗,也善于散文写作,这项优点,正如他自我所承认的,是他成功的主要手段。他经常会写些文章,刊登在报纸上。起初匿名,因为他哥哥并不支持,但这些文章却广受赞扬,包括他的哥哥。

富兰克林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印刷工,在平凡的岗位中广涉经验,积蓄知识。他在伦敦印刷厂期间,十分勤快,全勤,并且工作娴熟进度快,所以深受老板赏识,许多急件都交给他做,待遇也比别的工人高。

我所佩服他的,主要是他的冒险和奉献精神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他敢闯,独自一人乘船到费城,瞧准当时费城印刷业水平还很低的契机,开办了一家自我的印刷厂。

此外他还广交朋友,与镇上另一些喜欢读书的年轻人交流切磋,口头信件交流,之后他还创办了一个讲读俱乐部,聚焦志同道合的人,一道研究哲学、道德和政治,每三个月交一篇自我写的研究心得,在那里,每个人都秉持的是探索真理的真诚精神,而不是争辩或求胜的心态。俱乐部中的人同时也尽力为富兰克林招揽生意。

关于他的奉献精神,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看重公共管理、公共利益的人。

自他入政以来,他就对当地的公共事务现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当地存在隐患的巡逻与消防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并严格实施,效果卓有成效。加强为应对防御性的战争和国防力量,征兵、训练军队、募捐一家公共医院、发明自我却不持专利让他人无偿享用自我的发明成果……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我佩服之余深度感动。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2

当我翻开书,就有一种神圣感,我觉得我是在探索名人生平的事迹,而书中的字字句句都显现出主人公的个性,比如一些事情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我们现处困境的良药。

富兰克林,少年时家庭并不富裕,对于他此时的环境,只是归功于运气和上帝的庇护,还有那小小的名气,老年时他希望自己的儿孙能了解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小镇,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家族,对于很早信教的他们,接受此时的新教令他们坚决反对,但在那种一句话都能害死人的情况下,他们只得表面上屈服了。他们悄悄地将圣经放在小巧的机关下,为了能时常读诵,还必须有一个小孩在门口放风,当教会的传令官来了,把机关一放,人人一副严肃,恭谨的模样。这一段小插曲,让我明白对于一些信教的人,通常我们应该从他们的信仰入手,旧世纪的人们让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教的疯狂,更何况我们这些新世纪的人呢?

十岁那一年,富兰克林被父亲领回家,从此只是闲余时帮父亲看看店,跑跑腿。可他不满意这样的生活,一心想去海上闯荡一番,但父亲的反对只得让它石沉大海。但富兰克林没有从此消停,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因为居住在水边,他们熟识水性,老早就学会了游泳,划船,也常常坐着独木舟去“航行”。我们从这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只是个人,也有过欢乐的童年,也有过幼稚的梦想,也有过许多的小伙伴。我们学习名人,而不是模仿他的一生,若是如此,我们只能得到第二个富兰克林,而不是第一位某某某。模仿的人生,并不真实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3

“若想在尸骨已朽之时尚不被人忘记,要么写点值得一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写的事情”这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富兰克林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人。他经过“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富兰克林七十八岁的时候一本《富兰克林自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读了这本书后,我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富兰克林。

文中讲到在富兰克林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在家打打杂什么的,可富兰克林一心想到海上闯荡,由于他的父亲不允许,他最终只好到哥哥的印刷所去。当学徒空闲的时候,他就到图书馆看书。对富兰克林而言,“读书是我让自我享受的唯一乐趣。”所以他经过自我的努力,学得许多的知识。文中还讲到他偶然看到了一卷零散的《旁观者》,便把它买回来读了好几遍,真是爱不释手,便试着自我写《旁观者》,然后把自我的《旁观者》与原文加以比较,发现一些错误,便予以纠正。经过无数次的改正,他对原文的章法或语言有所改善,鼓足了他的信心。

经过阅读富兰克林的自传,我想到了自我。在我小班的时候我就对古筝情有独钟,深深地爱上了它。于是在我的业余时间,我选择了古筝这个爱好。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的演奏水平也有了突飞猛涨的提高,在宜兴、南京等地的比赛中还得到了一等奖。我每一天都勤奋的练着,每到晚上我都会让家人陪着我练习,时不时还把妈妈拉在身边听我弹。就这样,由于有了每一天让妈妈陪在身边当听众的习惯,所以我胆子也壮大了几分。有一年,我接到要去北京比赛的通知,我就更加努力的去练习了,不管寒冬腊月、严寒酷暑我都坚持练习,并且寒假和暑假都去教师家练习,因为仅有多练,才能在比赛的时候不紧张。有句谚语是“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吗!经过紧张的等待,最终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不已的心境进入了“华夏之星”的比赛场所。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张张 ……此处隐藏12136个字……交使命。

富兰克林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手中所得到的一点钱全都花在了买书上,有时一本书是在晚上借的,而必须在次日一早送还的,他经常振作精神读到深夜。他从十二岁到十六岁的全部生活就是工作和阅读学习,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对周围世界强烈的认识愿望、对现实的感悟都促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而且深深影响他以后的思想和道路。想想自己小时候虽然有一段时期特别喜欢看书,但终究因考试分数决定自己的升学前程而放弃了课外书里的美好世界,转向了枯燥、令人生厌的教科书,压抑了自己的想法,也没有时间来感悟现实。现在想想,自己不会独立思考和不会写文章,也就不奇怪了。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亡羊补牢,只希望为时不晚。

富兰克林青年时期,主要事业是开办印刷所,他的勤劳高出他同行中的任何一个人。当人们已经就寝时,他在工作;当邻居们起床时,他也正在工作。这样的勤劳赢得了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有了口碑,也就有了影响力,同时为他的事业添加了一份助推剂。在青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以后的生活道路。如此说来,在青年时期,我们应该选定最佳生活之道,习惯会使我们快乐无比。在做事业的同时,他也犯过很多过错,然而他积极思考,从中吸取教训。他制定了一个道德圆满计划,希望无论何时过着没有错误行为的生活。悖理的习惯必须废除,良好的习惯必须获得和确立,这样才能把握牢固了、始终如一的正直举动。以下就是他的道德圆满计划,值得每一个人效仿和借鉴。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14

初闻这个名字――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小学。当时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是介绍他著名的风筝实验,主旨是要鼓励我们要有创新、冒险、探索意识。

那只是久远的初知,对这个人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是在高一。

那一年暑假,漫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我们一边欣赏着校园郁郁葱葱的生机、经典的雕塑、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一边听着带队老师的介绍——这所全美排名前五的大学,大学的创建人正是那个冒着危险在费城放风筝做实验,最后发明出避雷针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另外,他可不仅仅是科学家,更是杰出的政治家,作为开国元勋《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如今的一百元美钞上的人物头像不是哪位美国总统就是他,甚至是慈善家,筹资医院……宾大培养出了许多杰出校友,例如股神巴菲特,当今美国总统特朗普。

而让我更加深入多元的了解这一伟大人物的则是《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

如书中所介绍,富兰克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富兰克林生于一个匠工之家,家境并不富裕,8岁上文法学校,因这个大家庭中有17个孩子,富兰克林是最小的孩子,父亲无法供他上大学,两年后他转入一个读写算术学校,在这个他习得了一手漂亮字,但数学却不及格,10岁那年他回家做父亲生意上的帮手,做蜡烛和肥皂。他并不喜欢做这些机械呆板的活,自幼会游泳划船的他,一直有着一个航海梦,但是他的父亲却反对他这么做。

父亲见他从小嗜书,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便安排他向他的哥哥学习技能,从事印刷这个行当。

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商人,商人见他爱好读书,便邀请他到他的藏书室,并仁慈地把书借给他,16岁时,富兰克林信奉素食主义,中餐仅吃些自己带来的面包或饼干,看书学习。

饱读诗书后,他善于写诗,也善于散文写作,这项优点,正如他自己所承认的,是他成功的主要手段。他经常会写些文章,刊登在报纸上。起初匿名,因为他哥哥并不支持,但这些文章却广受赞扬,包括他的哥哥。

富兰克林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印刷工,在平凡的岗位中广涉经验,积蓄知识。他在伦敦印刷厂期间,非常勤快,全勤,而且工作娴熟进度快,因此深受老板赏识,许多急件都交给他做,待遇也比别的工人高。

我所佩服他的,主要是他的冒险和奉献精神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他敢闯,独自一人乘船到费城,瞧准当时费城印刷业水平还很低的契机,开办了一家自己的印刷厂。

此外他还广交朋友,与镇上另一些喜欢读书的年轻人交流切磋,口头信件交流,后来他还创办了一个讲读俱乐部,聚焦志同道合的人,一道研究哲学、道德和政治,每三个月交一篇自己写的研究心得,在这里,每个人都秉持的是探索真理的真诚精神,而不是争辩或求胜的心态。俱乐部中的人同时也尽力为富兰克林招揽生意。

关于他的奉献精神,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看重公共管理、公共利益的人。

自他入政以来,他就对当地的公共事务现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当地存在隐患的巡逻与消防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并严格实施,效果卓有成效。加强为应对防御性的战争和国防力量,征兵、训练军队、募捐一家公共医院、发明自己却不持专利让他人无偿享用自己的发明成果……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我佩服之余深度感动。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15

当读完《富兰克林自传》(三联书店出版)以后,我深深感到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个科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然而他的伟大却寓于平凡之中。

富兰克林一生建立的丰功伟绩,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干世界伟人的行列。他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办了美国哲学会。在独立战争时期,当选为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还有他所做的雷电试验和避雷针的发明,更是闻名于世。然而,特别令人深思和受到启迪的,是作者那自然流露的诚实与质朴。他不足在向后人炫耀他的成功,而是在与挚友热切地探讨人生意义与内涵。他在《自传》里说:如果有人提议我重新做人的话,我倒乐意把我的一生再从头重演一遍,我仅仅要求象作家一样,在再版时有改正初版中某些缺陷的机会。既然这种重演是不可能的,那么最接近重演的似乎就是回忆了。”是的,富兰克林竭力在回忆中补偿自己生平的憾亊。他毫无掩饰地向人们公布自己的某些过失。这对于当前那些抱定“金要足赤,人要完人”或“为尊者讳”观点的人,或许会大惑不解。但是,恰恰是富兰克林这种坦诚直率,能填平一般人头脑中伟人与凡人之间的鸿沟。他掲去了蒙在伟人脸上某种神秘的“面纱”,让一个有血有肉、七情六欲俱全、平凡而又不凡的形象,出现于人们眼前。

富兰克林绝非一个不注重品德修养的人,在自传中他详述了为提高品德修养而采取的具体的做法。他认为应该养成十三个方面的美德,并对每一项美德的涵义都用简炼的箴言作了说明。在这个问題上,他仍然是凭借真诚直言来赢得人们的信服的。他告诉人们:他哪些通过努力达到了,哪些没有达到。后人可以从中看到他孜孜不倦的追求,而不会以为他巳经超尘拔俗。他不容忍自身的某些微小欠缺,不讳言某些功利主义ft目的。他不仅谈到自己在工作及学习上的勤奋、待人的诚恳和律己的严格,也写了自己的机遇和幸运,甚至通过小小的机诈来取得成功的事例。正是出于对人性和人生哲理的深邃洞察,他没有使用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凭借质朴无华的现身说法,阐明了平凡与伟大之间的微妙关系。

声名显赫、成就卓越的富兰克林,留在自己墓碑上的只是“印刷工富兰克林”几个字,这是一个伟大与平凡的和谐统一体。我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望成为富兰克林,但每一个人都可能而且应当在生活中成为称职的“印刷工”。对我来说,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不奢求伟大,不轻视平凡,做一个当之无愧的“印刷工”一人民教师。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