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教育》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恩教育》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感恩教育》观后感1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感恩教育也是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下午年级组织了一次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感恩》,由指定班级举办,年级的所有的班主任都来观摩。举行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想让班主任学会如何开班会,学会充分抓住主题班会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是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当然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这种班会的方式,特点也不尽相同。
本次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是分下列几个步骤进行的。
第一部分是感知父母爱。先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讲述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废墟下母亲保护孩子的动人故事,从而唤醒母爱的伟大。然后班主任发动学生讲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接下来让学生作自我反思,对待父母的爱,你是怎么做的,你对父母关注多少,了解多少。 一些学生代表发了言,从这些发言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当今的孩子自私的很,对父母漠不关心,只知道从父母身上索取,而不知回报,至少一点点的关心都很少。
第二部分抒发感恩之情。首先由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感激》,煽情的诗,加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了,大部分学生低下了头。有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然后由学生表达心声,讲一讲以后自己怎么回报父母之爱,感谢父母之恩。学生们这是非常踊跃。有的说要好好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完成父母的心愿;有的说以后听父母的话,不在和父母顶嘴;有的说从现在做起,回家之后,要帮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在一种比较凝重的气氛下,学生们表达这自己的那种决心。最后全班学生起立,共同喊出内心对父母的承诺,把班会推向了高潮。
这次班会应该说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唤起了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那份感恩与父母的情谊。在班会的组织上也是比较顺畅的,确实也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
《感恩教育》观后感2感恩教育观后感(一):
因为有爱所以有期望;因为有爱所以有温暖;因为有爱所以有动力。看完《感恩教育》,我懂得了要感恩并且我对“爱”这个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爱就是最简单的爱,就是一种人性化的爱,但又就是最深的爱,最伟大的爱。
苏格拉底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坠落为禽兽,而人的品德也必然提高。百善孝为先“孝”字一向铭记在我心,于丹觉得: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
也许每人的意识里都有孝,但都没有被释放吧!论语里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就是说:孝心不在大小不分远近。
回想,每当我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总就是鼓励着我,让我不要气馁,给予我信心,使我努力前进;回想,每当天气变凉时,父母亲为了让我添上一件衣服而唠叨时,无非就是怕我着凉,感冒难受,耽误学习;
回想,每当我想看电视时,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就是怕影响我的学业,成绩下降;
为什么此刻有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有好多自我中心的孩子,会觉得给他的一切都就是本分,不给他的一切都就是亏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很骄纵的小男孩,他认为别人的一切都就是就应惯纵他的,他只要好好学习他就就应就是自我中心,所以他每一天呢,都会因为不如意乱发好多脾气,有一天他爸爸把他带到后院的篱笆傍边对他说:“每一天都发脾气不好,这样吧你算一下发一次脾气就定一个钉子,看看你一天要发多少次脾气。一天下来他看到篱笆上密密麻麻的钉子。
父母亲唠叨的一切事情,无不就是那颗爱女之心的体现,而我却辜负了那颗爱女之心。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孝敬父母吧!就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一个家,就是父母让我体会到了人间有情。
这次观看我也学会了要心存感恩。感恩父母,就是父母给了我生命。感恩老师,就是老师教会我知识。感恩大自然,就是大自然让我有了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感恩让我拥有东西的一切!
《感恩教育》观后感3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演讲风格语气平和、神闲气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个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是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四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其中第一个主题是我最有感触。在讲第一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颗粗壮的大树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来找大树玩,摘几个果子吃、摘几片树叶玩,大树都不生气,每天都盼着小男孩来和它玩,大树一天一天的盼着,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来找大树了,又过了很久他已经是个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恼的叹着气,大树说:“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说:“别人都有钱买新玩具我都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卖钱吧。”于是小男孩每年秋天都来收果子。后来,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来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树底下叹气,大树问:“你又怎么了?”“别人都有钱盖新房子、娶新娘,我却没有。”“那你把我大的树枝都看下来卖钱吧。”小男孩就照做了。小男孩又是好久不来看大树,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树下叹气,“你学业也成了,房子也盖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呀?”大树问,“别人都去海外了,我却在家里待着。”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于是,小男孩就把树干砍了坐船了。有一天小男孩回来了,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大树问:“我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一个大树桩,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不,我回来,是因为想和你一起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父母无私地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和回报。目前我能回报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于丹老师还讲了周总理每次回家都给老父亲喂饭,然后才自己吃,父亲去世后好长时间都爷爷流泪。台湾一个大老板都习惯跪着给父母喂饭。名人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孝敬父母,让她们觉得幸福!
《感恩教育》观后感4读《感恩教育》的观后感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收看了于丹教授讲的《感恩教育》,无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都被瞬间激发出来,构绘出这篇观后感 。
节目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二、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三、如何 ……此处隐藏5838个字……了份纷争,多了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我们感谢父母,从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所以感谢他们给予的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感谢老师,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感谢他们教给我们知识,引领我们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感谢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
感恩,让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为贵;感恩,让我懂得承膝于祖辈的乐趣;感恩,让我领略到阳光的妩媚;感恩让我明白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感恩,让我明白鸟语花香,蔚蓝的苍穹。
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使我懂得如此之多,?因为有了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了,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乳羊跪母、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让我们合上双手,闭上双眼,向上天诚心的祷告,愿天下人都学会感恩!让感恩意识传递,相信我们的前途会更加光明,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感恩教育》观后感13于丹教授的讲座,使我明白了许多,我怎样去做一个“大写的人”?怎样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怎样解决问题和做事?
看到爸爸那两鬂的白发,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我从前做的事太伤父母的心了,理解之后精神得以重生。
孝,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其实,不管是本分、传统美德、还是义务都无所谓。难道没有这些规定,我们就不爱自己的父母了吗?不要把这当成一项工作,这是爱的行动,是本能的付出。现在,我们还小,在物质上不能给太多父母的需求,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其它方式来孝敬父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同时自己也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当然,如果我们长大了,年老的父母也只是希望痑陪伴着他们,像儿时一样,簇拥在父母的膝下,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虽然我们正值青春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以所谓的“逆反心理”为借口,去伤父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因为父母为我们牺牲了青春,给了我们生命和太多的爱!
人生就是一本书,时间的手匆匆将它翻过,并不理会谁读懂了,谁还在糊涂。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你随时都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刻办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念。面对困难,要学会冷静,沉着思考,要以宁静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全局。然后,一步接一步,有系统地剖析它的形成原因,不利和有利两方面的影响。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成长过程中应该做切实努力的方向。
朝阳,向天穹的额顶升起;
光明,将大地的阴郁驱尽;
生命,在光辉中诞生、延续;
在光明的世界里寻求希望的踪影。
《感恩教育》观后感14周末我观看了于丹老师做的一个讲座,讲座的题目是《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的内容分为了四个部分,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我们要做个有孝心的孩子,中间还提到了岳飞、赖东进等几个在孝这一方面的楷模人物。
孝顺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品质,“百事孝为先”,由此可见孝的重要意义。岳飞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将,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正因为他的心里有着对母亲的深切的孝顺和爱,才使他具备了对国家的忠孝和大爱,“精忠报国”这四个饱含深意的字就是他最敬重的母亲刺在他的背上的。赖东进是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父母都是盲人,母亲还有点痴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父母,而是跪着给父母喂饭,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他要一直这样去做,直到父母百年之后。
无论是岳飞还是赖东进,或者其他孝顺的人,他们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秉承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他们永远是人们的楷模,将永远被人们记住,他们的品质也将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懂得孝顺,身体力行把这项美德传承下去。
人,这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就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孩子们在年幼时,需要父母的抚养和培育,等父母老了之后又需要孩子的支撑和扶助,如果少了任何一笔,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设想一下,如果在你年幼时父母抛弃了你,你又怎么能够舒适地活到现在?再想想,如果你在父母年老时抛弃了他们,他们又怎么能够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作为子女的我们,如果不好好赡养老人,可能配得起被称之为“人”?但遗憾的是,虽然这只是很简单的问题,有人却仍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孝义,经历了华夏几千年的传承,自古至今都作为一座永不退色的丰碑在历史长河中屹立,而其作为一种美德,更是中华儿女永远不能缺少的品质啊!
《感恩教育》观后感15上周去女儿学校听了彭成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那热烈、感动、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互动场面,这几天来时时萦绕着我。看当下人的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丧、人心的冷漠,价值观、人生观偏离的今天,这次感恩教育无疑是在每个学生、家长、老师的心里下了一场及时雨。
正如彭成老师所讲的——教育一个孩子应该从孝道开始,一个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有能力爱周围的人,才会真正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胸藏天下。一个连自已父母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又怎么能去爱天下苍生呢?
中国现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但是现在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学校教育问题中存在的相关不和谐、不良影响、不良风气,给涉世之初的孩子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我辟开社会问题与家庭问题,就说说学校吧,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个孩子在学校将度过19年,我认为孩子应该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去感悟生命真正的意义、明白人生的方向。
但是,看现今学校吧,学校教育已沦为升学与就业的工具,现在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惟一的追求,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正如彭成老师所讲的,这是学校德育教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了感恩教育,观后感《彭成感恩教育观后感》。是的,据我了解,很多中学除了上主课,德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劳动课等等都靠边站了,由于超负荷接受太多,前面的知识没消化,后面的又跟不上,造成学生厌学、上课打瞌睡,老师也只能只顾要学习的学生了,所以也衍生了快慢班之分了,这公平吗?
很多的不和谐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却无能为力,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想我们的先贤孔子先生,他老人家也只是个符号而已。功利成了最大的榜样,名人与成功人土成了标杆,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看到我们的悲哀!
我想中国要强大,德要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我国的治国方针!所以每个人要从小事做起,中国的明天才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