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凡达的观后感14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凡达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阿凡达的观后感 篇1《阿凡达》确实是一部好电影!导演卡梅伦确实是一位让人敬仰的导演,不仅给我们呈上一幅天马行空、美妙绝伦的画卷,更以的人文情怀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那些深沉的、美丽的、伟大的东西。
剧情就不回顾了,看的人应该都知道,大部分人应该都看过。美妙的画面自不必言,画好者自有。现在只想的说说那些绽放于影片中的情思奇葩。
先说说那深沉的东西。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当大批所谓文明的地球人的向潘朵拉土著投射、火箭弹时,当大批占据绝对优势的地球人开着精良的装甲车、飞机摧毁圣树、大批原始森林时,当一批批土著奋力,但却英勇倒下无力回天时,当神秘美丽的潘朵拉星球上焰火熊熊、禽飞兽窜时,我难过了!我担心了!我了!这是啥嘛?——这不就是当年欧洲白人在美洲所的的再现吗?可敬的纳美人啊!只好也只能用简单落后的弓箭脆弱的制暴;同样可敬的印第安人啊!或许你们还用到了长矛!可怜的纳美人啊!你们只好踩着的鲜血寻求圣树的庇佑,继续着悲壮;同样可怜的印第安人啊!之上你们只有荒芜到遥远的西部。善良、可敬的土著啊!相信不是善良将你们推向家园破碎、种族的深渊的!、丑陋的入侵者啊!不信不会将你们投入到阎罗的谄笑下的?
就这样悲剧的收尾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巨大的落差让人、特别是那些坐在贪欲塔塔尖还幻想救赎的人深思了。纳美人得到了人类叛逆者——阿凡达(或杰克)的帮助,阿凡达与他们——每个圣母的宠儿俨然化为一体,迸发所有的智慧拼命一搏,集聚所有的能量奋力一击,天惊地颤,扭转。尽管胜的悲壮,可是尚在,还存。可敬!!可赞!而印第安人呢,他们的阿凡达在哪儿呢?没有!被、被、被,短短几年的急性屠者谁能统计个大概?文明所遮盖下的慢性可否有始有终?俱无,残喘。可悲!!可怜!
再说说美丽的东西吧。纳美人美啊——恪守一切原始天然心灵,真诚的待客,真挚的,还有比这更美的吗?尤为要提的是女主之美,人类的善良、智慧、勇敢……。她都具备,称她美之当之无愧。阿凡达的人性美也全然不会因为他的“”而丝毫有所折扣。为自己而来,也为人类而来,更可贵的是也为人类而去,也不仅为人类而去。敢想、敢做、敢为、敢不渝、敢为美而不屈,试想他不美谁美?他不称之美谁还称之美?同样出色美的是那些充满的科学家、飞行员,那些为纳美人浴血奋战的地球人。
伟大的东西在哪儿呢?在阿凡达或者在杰克的内心——他有一颗美丽而勇敢的心。在这颗美丽而勇敢的心的驱动下,伟大应运而生。
有评论说:世界的卡梅伦,的阿凡达。我倒是希望他们都属于世界,都属于人类,都在我们身边。
阿凡达的观后感 篇2《阿凡达》这部影片放了好一阵了,也没能尝个头鲜儿,今日总算过了把瘾。该片确实没得说的,各方面做的都十分细致,比如片中的动植物都是对地球上的生物很多研究再经过精心组合移植到影片中的。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不可能想象出没有见过的东西,所以科幻片中的所有一切也只能按照地球上的生物作参照物加以拆卸再重新组合新的形象。在稍早一些的美国科幻片中,一些外星智慧生物往往很像地球上的昆虫,给人感觉是太离奇了,而《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上的动植物基本都能在地球的不一样时期找到相对应的原型,这反而让人觉得可信。那些宏大的场面中的每一个逼真的镜头如身临其境没有半点牵强,那种感受堪比你亲身到过潘多拉星球。
美国电影向来不乏思想深刻的作品,只是有一个时期美国大片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好像除了最求逼真视觉效果很多投入资金制作大场面外,在思想资料上并没有美国早期电影那种值得回味的资料,好在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使得今日的美国大片有了内涵和感官的双重效果精品。一部电影是否能反映一个时代人们最关切的问题,甚至是人们尚无意识到的,但却关系到每个人生活乃至生存的大事件是成功的关键。
该片以全新的视角对人性、生态、人与动物间的沟通做了诠释。片中地球人对纳美人领地进攻的场景几乎就是当年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屠杀场面的再现,而最终地球人以失败告终,这实际上也是对当年行为的反省,而片中的地球人中也有对占领纳美人领地这一做法持反对态度的,甚至帮忙纳美人反击地球人。
美国的科幻片大多把焦点定在未来,来思考此刻到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把人类按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将要出现的灾难,以最鲜活震撼的场景呈此刻人们面前,这无可置疑地会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
美国多年来一向在打造科幻片,科幻片的各方面技术不断成熟,美国科幻片的题材大多涉及人类对未来的忧患,这种忧患意识始终是科幻片的主题,把人类目前最需要关注的课题作为电影的核心,以电影艺术独特的视觉效果来唤起人们的认同,应当是这些大片编剧的初衷。这种命题在极具震撼力的影片中反复出现,必然会成为广大民众的主流意识。并且这种灌输是潜移默化的,它的效果要远远胜于说教式的宣传。
《阿凡达》完全能够说是无懈可击,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能够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将把电影的历史分为两截。它的成功必将引领世界电影在资料上把我们人类所困扰的问题以新的理解展此刻世人面前,而未来电影的视觉效果在与我们心智链接的同时,将把影片导演、编剧的期望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思维中。
阿凡达的观后感 篇3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历史之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阿凡达》的导演就是因创作《泰坦尼克号》而名震一时的詹姆斯?卡梅隆。少年时代的卡梅隆就已经开始科幻小说的创作,14岁时,他看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xx太空漫游》,这部电影为他之后的科幻电影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泰坦尼克号》之后,他发现精进的电影工业技术只是用来使一个原本就精彩的剧情更加引人入胜的手段,单靠特效无法成就一部好电影。于是他花14年时间谨慎构思,投入3亿美元,以亲自研发的虚拟影像撷取科技,花4年时间拍摄,终于在09年推出影迷期待已久的影片-《阿凡达》。
与以往拍摄的科幻片不同,此次卡梅隆导演的讲述视角可谓独具匠心。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凸显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一点点私心(想借助开采公司给的费用去做手术重新站起来)到他为完成任务而主动接近纳美人,再到后来爱上女主角,同时在内心认同纳美人,甘愿做一名纳美土著战士。衔接自然紧凑,在主人公感情的微小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种必然,我想这是影片能够感动观众的原因之一。
不能不说《阿凡达》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独到细致的特技。我们可以在男女主句的脸上看到他们心理变化的蛛丝马迹。特技给观众带来超强视觉效果,不得不使观众感叹导演的拍摄功底。《星球大战》开启了特效电影的新时代,同时自那时起,越来越多的电脑制作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中,不但取代了传统特技, ……此处隐藏7843个字……>
之前,说过自己对《孔子》真的没啥兴趣,第一是古戏;第二是人物传;第三看过一点片花,发哥的造型和戏外无厘头,让我觉得有点别扭。我还是喜欢他《赌神》里的酷劲、帅气!
对于《阿凡达》,早就对它前段高涨的热度追捧,印象深刻。又是第一次的3D效果,又是彻夜排队的疯狂,好奇心和期待,让我们迫不及待。孩子们终于也考试结束了,赶紧凑上这个热闹。
今天上午,因为有些变化,樱花把《阿凡达》换到了国泰的10点场。等凑到人数一同进入影院时,里面已经漆黑一片。幸好,坐下后,电影刚刚开始。戴上宽大的眼镜,层层叠叠的前后立体感。看过一大半后的视觉效果,感觉还不如香港迪斯尼里的立体片,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真实还是稍微差点。不晓得IMAX版本是否更好?
3个小时后,走出影院的同伴都有点七颠八倒的,就连我家的宝贝儿子都说有点晕。奇怪了,就我,毫无感觉,一如既往的健步平稳。
回家路上,问起儿子和心茹的观后感,以及和《20xx》的比较。最后,我们三个一致认为,还是《20xx》好看。好像,《阿凡达》有点不着边际的脱离现实感,很多时候,甚至觉得在看一部动画片似的。也许,我们都是现代情结的人。
再说说晚上的《孔子》,和心茹一人捧一杯星巴克的焦糖玛奇朵,拉着老公提早10分钟进场。第三排的座位,很靠前,还好是最边上的。回头看,还有一些空位。还没开始前,就跟老公开玩笑,一会听你呼噜声。因为,他也是对此类电影毫无兴趣的人。
120分钟里,居然,发现老公没有瞌睡。尽管整部电影的节奏不是太快,之乎者也的台词也颇多,但总体感觉,倒不没有特别的枯燥,甚至,没有韩寒所评论的那么不堪。当然,特意安排周迅的那场,觉得有些牵强、搞笑。可老公认为,一部电影总得有些女色,否则,就少了看点。
事后想想,或许,让我们可以接受《孔子》的,是电影里一些人生哲理的话语,“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至少能改变人的内心”——这是我印象最深也最有感触的一句台词!
却原来,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竟然会如此颠沛流离、曲折坎坷。只能,一声叹息,聊以抒发!
晚上睡下时,想到博文里的经历,忽然觉得,有些时真的不能事先“想当然”。
如果想得太好,期盼太多,真正接触时,一旦有不足,势必会觉得缺憾;如果之前希望不大,实际遇到时,倒也未必会有太多失望的感觉,甚至,还能发现出彩之处。
很多事,不要以自我的感官轻易定位它的好坏。不如,顺其自然的,接受它给你的最真实的感受!
阿凡达的观后感 篇13一场电影,名字叫《阿凡达》。
故事的资料是:在未来的世界中,人类想获取潘多拉星球的资源,来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但资源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并不适合人类生活——那里的空气对人类来说十分致命,还有凶猛的动物,极度危险。而在那里的环境也创造了与人类不一样的种族——十英尺高的蓝色类人生物“纳美人”。因为“纳美人”居住的一棵棵大树下头就是人类想获得的珍稀能源,所以人类利用克隆技术,将人类的DNA和“纳美人”的DNA结合在一齐,培养出来了一个“阿凡达”。主人公杰克。萨利操控这个“阿凡达”来到了潘多拉星球,在一次意外中,他认识了“纳美人”中的一个女孩,并从她口中了解了许多潘多拉星球的知识。之后,人类为了更好地开采能源,向“纳美人”发动了战争,最终杰克带领“纳美人”打败了地球人,保护了“纳美人”的家园。
看完这部影片我顿时为人类感到惭愧。我们是多么的无耻,我们仅仅为了去获得很多的珍稀能源,竟不惜破坏掉“纳美人”的住所,不惜破坏掉一棵棵参天大树。我们人类是那么地残忍、那么地霸道,那么地自私、那么地贪婪。我想:如果人类继续这样下去,人类很快就会灭亡,导致人类灭亡的不是别人,而是人类自我。以后,我们不能再这么自私、贪婪了!
影片潘多拉星球的环境是多么的优美呀!高大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溪,看着这美妙的世界,我真想到那里去畅游一番呀!看着看着,突然从草丛里窜出一只狼,它张着血盆大口,向我扑来,吓得我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差“啊”的一声叫了出来,忽然看到杰克拿着点着火的棍子向那只凶猛的狼打去,我才恍然大悟,原先是在看电影呀,尽管如此,我还是吓了一身冷汗,看来3D的效果真是不一样反响呀!
看着潘多拉星球的这个美妙世界,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呀,想想我们此刻人类居住的环境,漫天黄沙,水土流失,如果我们此刻继续像影片《阿凡达》里的人类那样随便破坏树木,也许过十年、二十年,地球上的树木就会被砍光了。那时,地球将一片荒芜,任何生物都将无法生存!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将悔之晚矣!所以,从此刻起,我们将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也建成和潘多拉星球一样美丽的星球!
阿凡达的观后感 篇14潘多拉,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不容毁灭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生命树,有我们的希望。
昨天晚上在家里看了阿凡达,本来是想要去影院看的,不过考虑到最近的天气确实很冷,就在家里看了影碟,不过总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阿凡达》我一直很期待的,从它开始策划到首映,我都一直关注着,看了之后,也确实感觉电影的细节做的相当的好,潘多拉星球上的每一个东西都做的很精细,感觉和真实的没有两样,还有上面所使用到的高科技,让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平板电脑使用的频率,上面的电脑几乎都是可以触控的平板电脑,薄的像玻璃一样的,看上去帅极了,这应该也是像我们传递一个信号,下一代电脑应该逐渐的要淘汰鼠标和键盘,换来更加便捷的超薄可触控的平板电脑。
阿凡达在剧情上稍显不足,总得来说就是一群地球人到一个叫做潘多拉的星球上进行采矿,但这个星球上有很多人类未经发现过的生物,人类到一个野蛮的星球上一般都是拿起自己所谓的高科技武器进行毫不怜惜的动作,毁掉本来属于潘多拉的东西和上面生物生存的环境,以至于引致整个星球的反抗,最好人类失败被迫退出潘多拉。这其实也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最终启示:人类不是上帝,人类不能自私,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毁掉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毁掉大家的希望,如果自以为是,必然会带给自己无情的抱负,最终失败的还是人类自己。
当然剧中不能缺乏爱情,主人公的爱情也确实让人感动,当维斯特已经知道简的目的和欺骗之后,虽然开始很是气愤,但在她心里还是一直很是挂念简,为他的生存担忧,而简也因为这个本是不该的爱情,和自己良心站在了和自己同类的反面,带着维斯特的族人一起反抗人类,因为他确实爱维斯特,在生命树下他们的爱情宣言是真实的,但最终简的死,让我心里有点失落,维斯特还是单身,还是会一直思恋曾今和自己一起飞翔天空的男人,思恋那个懵懂的男人,爱情是伟大的,爱情可以超越种族,超越一切,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感情,共同的良心在支撑着我们美好的家园,片中开头陈述:一个人死了,必然另外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就会诞生,所以我们的精神永远不灭。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感受,说的可能有些混乱,不过等大家看过《阿凡达》相信会有更深的感触,不在于剧情多么的跌宕起伏,而在于剧本身给我们的传递的东西。国内好像要等到元旦过后才会在影院上映,相信电影院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