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5-10-20 08:11:11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寥寥八字,便是傅雷夫妇对傅聪教导的根本。在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傅雷夫妇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谈艺术感受,谈日常琐事,发自肺腑的关心汇成了一句句教导,而句句教导汇成了封封家书,从而成就了《傅雷家书》这本永恒的经典。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合眼,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当儿子远走异国他乡,做父母的自是免不了伤感。读到这段话时,那六十多年前月台送别的场景仿佛就在我眼前。双亲眼里掩不掉的离别愁绪,儿子心中藏不住的雄心壮志,随着月光的流泻蔓延开来。可怜天下父母心!

“以演奏而言,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又是一段让人感触颇多的文字,这是父母为孩子取得成就发自肺腑的高兴,也是衷心的鼓励。很多父母不懂得鼓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又打又骂,在孩子取得成就时却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失去对成功的期待与渴望,很容易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不得不说,傅聪真是有一双好父母。

最让我记忆尤深的是,傅雷要求孩子对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心怀感恩,时常对别人表示问候,不能因为工作忙为借口,就不和别人联络交流。是啊!人家帮助了你,你可不应该感激?如果不和别人保持联系,在那一面看来,你岂不是一去便杳无音讯的白眼狼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常怀感恩之心,将别人的帮助牢记心底。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生活准则成就了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应将这八个字镌进脑海,时刻提醒自己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都研究精深,个人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所以,在《傅雷家书》中有许多人生道理让我深受启发。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说道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追求不到,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是无止境的······”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剩余的,以组成原有的镜子。一路上它由于有棱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风景。当它千辛万苦找地到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滚的很快,一路的风景刹那掠过。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得到的同时又会失去些什么,所以有的时候要学会放弃。

读这本书除了能让我懂得人生道理,还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小到吃穿、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会讲这些大道理,但是他们也很爱我,处处为我着想。

《傅雷家书》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指引我走向前方坎坷的人生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家书》是初中必读书目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必读书目一直都是枯燥且乏味的。但今日一观,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我受到了深深的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我同意傅雷对待儿子那样的平等交流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再小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傅雷家书》是一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曾在信中这样说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

傅雷没有把他的儿子只是当成儿子,而是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一个可以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朋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中我和父亲的父子关系:我父亲现在极少打骂我,除非我做了一些极其严重,甚至可能影响到我未来的错误。而我也幸不辱命,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出现。当我犯一些小错是时,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你也不小了,让我打、骂,你也不好意思对不对?”他总是这样,不会让我失了面子,却总能在一些时候拉我一把,让我在人生道路上不至于偏了大方向。家中的一些决定,他总是会主动说与我听,而不是向一些家庭那样:“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我们时常意思讨论,他也会听取我的意见,即使大多时候都没什么好的意见。

这又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忽视了同孩子的关系,从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快乐。他们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最后都成了揠苗助长。甚至有的家庭还盲目的遵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旧时代观念,可他们没有学到这句话的精髓所在,只学到了一个“打”字。于是孩子在棍棒底下尝到了屈辱和恐惧。孩子的时代本是花一般的时代,结果这朵花还没开始绽放就已凋零。而这种摧残孩子的陋习却还可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傅雷是一个成功的父亲,是摸索到“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真正含义的人,他的严厉让孩子变得优秀,而不是懦弱,他是一名严父,却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这种教育方式怎能不让人大开眼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4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的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天性自然,不受拘束、纯洁真诚的心灵;而傅雷对傅聪的赤子之心的评价,无不体现了他对教子的苦心孤诣与深切的爱。

我反复地念着这几句话,不禁想起来诸葛亮的<>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古今两位父亲,近20xx年的时空差,教子之道竟如此相似……宁静致远的心境与精神,不正与赤子之心"的内涵如出一辙吗?

想到这里,我又不禁回忆起《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培养起了马飞的赤子之心……一心一意地为追梦而奋斗;而当马飞的赤子之心孤独时,他便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一个有着欢笑,泪水、喜悦与痛苦的童年世界。正是这种心灵,使他即身处太空却也能镇定自若地去应对困难,让自己创造的世界鼓励着他自己,克服困难,重见天日。

但无论是修身学习的世界,还是充满乐与忧的童年,赤子之心总会让我们在孤独修己时创造一个世界……一个"新"的"心"世界。每当我孤自一人看书写作时,脑中常会出现一个洁净无瑕的"心世界",一个真正属于我、有我的天地的世界。赤子 ……此处隐藏3943个字……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

从这本书中,我们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学艺先学人”同样像我们述说这个道理。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我想写几封家书也别有一番风味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傅雷家书》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作为父亲,傅雷给他的儿女写下了一封封信,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人以及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这个假期读完《傅雷家书》,颇有感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会永远掩埋,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敢于解剖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验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就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是否觉得很熟悉?我的父母也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们尽量给。”从中发现在《傅雷家书》中可以找到我父母的影子,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不比傅雷给傅聪的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让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哪个时代的记忆。它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的道德清楚阐述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透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就应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职责。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傅雷家书》收录了从1954年到1966年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这其中,有教儿子做人的、有学习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这些不仅仅是一篇篇家书,更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呕心沥血的教导以及深深的期望。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句“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它不禁让我想起我父亲“做事之前先学做人”这句话。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父亲把教我做人当成首要任务。他常常给我讲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其次再要求我学习。

记得那一次,我身为班长却在课堂上口出狂言,让老师下不来台。于是老师请来了我父亲。父亲把我带回了家,并没有骂我,而是和我说:“喜欢说话是好事,可这个话啊,要说到点子上,说话之前在脑子里过一遍,再决定要不要说。再说,你身为班长,那是老师对你的信任,是你的责任……”

就是这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相比较母亲直来直去地批评,我更能接受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

我的父亲虽不像傅雷是个大人物,但他对我的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我受益匪浅。在我心目中,他不亚于任何一位父亲,他值得我一生去敬佩、学习!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不管是傅雷这样一个大人物,又或是我的父亲这样一个小人物,乃至全天下所有的父亲,他们对子女的爱都无私而又伟大。父亲是最广阔的海洋,教会我宽容;父亲是最伟岸的高山,鼓励我坚强;父亲是最温暖的霞光,带给我希望。

我爱我的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我读了《傅雷家书》很多章却很少有过比较深的感触,其实就是没有认真的去读这么一本好书。

谈到认真,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学习,先说说作者的儿子。他是为了得到更专业的音乐指导才一个人前去赴波深造。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就是因为他年龄与我相仿,可是我现在发现我跟他没有可比性。

第一我不如他认真,我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内容与别人也差不多,就这样我都经常打叉,认为这一段特殊时期待在家里就可以松懈了,但是对于傅聪来说,这是他人生的最关键的时刻,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他背负的责任比我重的多,但是他做到了兢兢业业,甚至朋友邀请他吃饭都婉拒了。我没做到,没认真的对待学习,没有认真对待读这本书,没有认真学习傅聪的优点。

第二点是自觉,我不认真的体现就在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内不够自觉,爸妈在家监督是一个样子,有事出去了又是另一个样子了,总是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自己,抵制偷懒。可是傅聪面对地偷懒机会比我更大,他一个人在国外,父母根本管不到他,就是因为这傅雷先生才频繁地写家信。全凭他的自制力,他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没做到,没有控制自己专注于学习。

第三点是没有目标,我不自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下定一个坚定的目标,傅聪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钢琴手,他为了这个目标自觉地做到认真,然后成功。

我也需要定一个这样的目标,我先定一个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前进,否则我会觉得目标太远然后又不认真,不自觉,我觉得我先达到班级前十六,这是这周的目标,我争取像傅聪一样自觉、认真。

《傅雷家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