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北京概况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北京概况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介绍北京概况的导游词1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颐和园游玩,我姓李,大家叫我李导就行了。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其中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个景色最优美。现在,我要带你们去长廊参观。
长廊分成273间,总长七百多米。每一间的横槛上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我们现在登的这座山叫万寿山。那个三层建筑叫佛香阁,大家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我们就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上有一些石桥,叫十七孔桥。桥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雕刻着姿态不一的小狮子。
现在到了岛上,大家可以自由活动。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垃圾。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介绍北京概况的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北京故宫。我是导游诗雨,大家叫我小诗就行了。希望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服务。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始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执政,统治中国长达500余年。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四面墙就是宫墙了,而且宫墙四面者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现在请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这里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全殿有11间房,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净空高达14米,宽达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的演习礼仪之地。
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藩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处。
我们再来看看文华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读书处。乾清门是故宫中外朝和内廷的分界处,由此向北便是内廷。朝清宫是明、清皇帝住的地方。大家知道吗?《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就是故宫拍的。
规划严整,气魄雄伟,极为壮观,这就是我国的故宫。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于无与论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浏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度过这段美好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您指正。祝大家玩得愉快!谢谢。
介绍北京概况的导游词3”鸟巢“即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xx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
总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58,000m2.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000个。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在这里举行。奥运会后这里则成为文化体育、健身购物、餐饮娱乐、旅游展览等综合性的大型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c运遗产。鸟巢,这件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鸟巢“,是由20xx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鸟巢可以说是圆形的建筑,那旁边的水立方是方形建筑,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人们崇尚的是天圆地方,圆就代表上天,方就代表大地,那就是说鸟巢代表上天,水立方代表大地。
在鸟巢及水立方之间是我们北京的子午线,这跟子午线是全世界最早的中轴线,这条线南北贯穿,在他上面有北京钟鼓楼,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等建筑,在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天安门城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那我们在回想到那圆形的鸟巢,那方形的水立方,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的意思是天地之间,唯我中国独尊。
现在大我们就在”鸟巢“内啦,它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4米的,高69米。主体钢结构形成整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让人惊叹的是,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好啦,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参观,可以和场地中间的福娃们合个影哦!
介绍北京概况的导游词4各位来宾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的故宫,我是你们的导游莹莹,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北京故宫。
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
故宫建于北京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围!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两侧分列的东西六宫,是封建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
广场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后一座,规格等级仅次于太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翼角置走兽9个,内外檐均施金龙和玺彩画,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汉白玉"三台"之上。
我的讲解到此为止了,祝大家游玩愉快!
介绍北京概况的导游词5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 ……此处隐藏1208个字……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
介绍北京概况的导游词7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中外闻名的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故宫又名紫禁城,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历史沿革。
明朝的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了皇位,定都南京。因南京朝臣大多数是朱允炆的旧臣,永乐皇帝惟恐这些朝臣对自己不服,再加上当时北方蒙古人经常南侵,于是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北京。
明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正式启动北京工程的建设,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工程竣工。永乐十九年元旦吉日,明成祖朱棣于奉天殿受朝贺,紫禁城正式启用。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继续沿用明朝的宫殿,并且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如文渊阁、宁寿全宫、南三所、斋宫、毓庆宫等建筑。
尤其是清廷特别重视防火,并且财务了多种措施:如改造了建筑中的防火结构、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即火班、配备了消防器材等。明清时期紫禁城的主要作用是:自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清朝自世祖福林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明清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清宣统三年(1911),末代皇帝溥仪推诿,根据民国政府所允“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清廷皇室成员仍可居住紫禁城内廷,民国十三年即公元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溥仪才搬出故宫。民国二年即公元1913年袁世凯在紫禁城举行了大总统就职典礼。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紫禁城正式对社会开放,解放以后我国政府曾花费巨资对紫禁城进行维护和修缮。1961年紫禁城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日的紫禁城以它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故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是一座完整的.皇宫遗址博物馆,其次它是一座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博物馆,第三它还是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的古代建筑博物馆。
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呢?紫禁城的“紫”指的是紫微垣。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垣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居天体中央,共有恒星15颗,北极星又是紫微垣的中心,称为“紫宫”。这组恒星被认为是“运乎中央,临治四方”的天帝所居,人间的皇宫应天象而建,所以紫禁城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格局,与天宫相类。所以人间皇帝的居所冠以“紫”字;“禁”是指皇家禁地,万民莫入之意,所以北京皇宫名之为紫禁城。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其建筑布局突出了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主要建筑都在其上,红砖墙,黄色琉璃瓦、青白石基座体现出了皇家的气势,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内由前朝、后廷两部分组成。紫禁城有四座门,分别是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内以乾清门前的小广场为界,南面是前朝部分,北面是后廷部分。紫禁城背靠“镇山”,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舍8704间,是1973年统计的数字,周围是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拱卫着皇家的宫殿。紫禁城的四角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构成的精美的角楼。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午门及午门前的广场。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即正南方,故称午门。由北向南鸟瞰午门平面呈“凹”形。午门城台正中建筑为重檐庑殿顶城楼,_开间,通高35米,两观城台上建连檐通脊明廊各13间,明廊南北各有一座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崇楼与正中城楼连成一气,俗称“五凤楼”。皇帝亲祀坛庙出午门时鸣钟,祭享太庙时击鼓。午门面南,正面三间,两观下东西侧另开左掖门、右掖门,东西向。
午门南面正门三间,北面则为大门五间,人称这种规制叫“明三暗五”。
午门的出入规制是怎样的呢?在封建时期这里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午门正门专供皇帝出入,皇后大婚时可以从这里进入,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出入左(东)门,宗室王公出入右(西)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只有上大朝时,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分东西班次由掖门出入。殿试时贡士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举行传胪大典时贡士亦按名次分单双数,由鸿胪寺官员分左右掖门引人。大传胪后,进士中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可由午门正门出宫以示褒扬。明清两朝在午门前举行两类活动,一类是逢年过节与官民同乐的活动。
另一类是正式的典礼,清朝主要是凯旋献俘礼和颁朔礼。凯旋献俘礼是朝廷在重大军事行动中取得胜利后,为了安民心、振国威举行的庆典活动。届时皇帝会亲临午门。清乾隆年间为平定准噶尔等地的叛乱曾在这里举行过四次献俘礼。献俘礼在“五礼”中属于军礼范畴。再有一项正式的典礼也就是颁朔礼,颁朔礼就是皇帝颁布第二年历书的典礼。
颁朔礼于孟冬一日在午门前举行。举行典礼之前钦天监的官员算出第二年的朔望日,规定每日宜忌事项,制成历书称“时历书”,清乾隆皇帝为避名讳将“时历书”改为“时宪书”,民间俗称黄历。时宪书通过午门前举行颁朔礼颁布天下遵照实行。明清两朝的时宪书也颁给蒙古、琉球、占城等周边的国家,显示出泱泱大国的天子国威。
午门广场是名朝实施“梃杖”的地方。梃杖就是对在朝廷上违逆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棍子打的刑罚。明朝成化年以前,梃杖只是有象征性,并非真打,示辱而已。后来逐渐变成真打。处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下,即御路西边的空地。因五行中东主生,西主凶,故处罚地点在御路西墀下。其中有两次梃杖轰动朝野,一次是明武宗朱厚照南巡被大臣阻止,一次被打158人,打死15人;另一次是明世宗朱厚骢为了自己父母尊号的问题发生的“大礼仪”事件,梃杖134人,打死17人。而到了清朝就没有了这种制度。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午门前的广场。午门前有两座值房,它是侍卫值班的地方。清朝时对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十分重视,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有门禁制定、宿卫制度、门钥制度、合符制度等。午门的两阙南侧东西各有朝房3间,是王宫们的朝房,现在是故宫的售票处,朝房南侧东边是阙左门,它是皇帝去紫禁城东侧的太庙祭祀祖先时所走之门。朝房南侧西边是阙右门,它是皇帝去紫禁城西面的社稷坛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时所走之门。再向南是连檐通脊朝房各42间,明清时期这里是六科廊,“六科”是古代官署名。
明代始设,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置都给事中一人,除担任天子侍从外,还进谏言和监察六部之舞弊,办理上奏和调整赦令等事,其权颇重。现在这里的部分房舍被辟为展馆。六科廊南边东侧是太庙右门,西侧是社稷坛左门,广场的最南边是端门。端门是紫禁城的前导门,现在对公众开放,城楼上面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游客可以登上城楼穿上古装拍照留念。
各位朋友,紫禁城的概况和午门前的广场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