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镜庄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镜庄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镜庄导游词1各位团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历史悠久、山水清远的湖州。我是湖州快乐旅行社的导游,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给大家开车的司机是张师傅。他有8年的驾龄了,所以大家对这次的出行尽管放心。在这里我代表湖州快乐旅行社、张师傅及个人欢迎大家来到风光秀丽的湖州观光旅游,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配合,预祝大家在湖州玩得开心!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的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私家别业——莲花庄。
趁我们现在还没到莲花庄的时候,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莲花庄。我国的园林分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莲花庄属于私家园林,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别业。莲花庄位于湖州城的东南部,靠近318国道。宋朝末年,赵孟頫的曾祖父赵师垂从大梁迁移到湖州,成为湖州人,他在湖州建造了园林,当时叫新兴郡国园,后来赵孟頫的父亲又把它改为菊坡园。再后来赵孟頫因为自己喜欢莲花就在园内修建莲花池,就将此园改为莲花庄,成为他的别业。
各位团友,现在莲花庄的大门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请大家抬头看门上方的莲花庄这三个大字。这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家再看门两侧粉墙上对称雕塑着一大四小的五朵莲花图形。莲花是佛教敬奉的圣花是佛教的象征。,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这样形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香洁高雅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推崇。而别业的主人赵孟頫连门口的两个户对上雕刻的也是莲花,可见有多喜爱莲花。他一直将自己以莲花自喻,又于其夫人两人信奉佛教,故将自己的府邸称为莲花庄了。再看看这门当和这户对可见主人家的家事不错啊。再给大家买个关子,看看大家对古代的陈设了解多少,看门口的这对石狮,你们知道他们哪个是雄的哪个是雌的吗?猜猜看。那好现在我告诉大家吧,我们自古就有男左女右的说法这个也是的。还有石狮爪下的是小狮子那她就是伟大的师妈妈了,爪下是珠子的就是象征权力与地位的雄狮子了。
那好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园参观。大家先请看右边这间临水而建的水榭,此建筑就是青弁居,水榭呢宽6米半距池面,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水榭现在是茶室,沏上一壶茶,临窗眺望远处风景,让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水榭的名称还有一段来历,赵孟頫的外甥王蒙是元朝四大书画家之一,他曾经以家乡的弁山为主题,画了一幅“青弁隐居图”。这幅画在当时声望很高,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水画。赵孟頫认为水榭周围风景可以和王蒙的“青弁隐居图”媲美,于是将水榭取名为“青弁居”。而这个匾额呢是由著名书法家郭忠轩书写的池的西面,沿墙种植着竹子,元朝画竹成风,赵孟頫也喜欢画竹,是“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所以这就不奇怪了吧。池南面有一个洲,有小桥和池岸相连,洲上有一个方亭,取名为“白蘋洲”。早在南朝时,吴兴太守柳恽在这一带游玩的时候,触景生情,写了一首“江南曲”的诗,其中有一句“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白蘋洲。大家是不是都想在这沏一杯茶坐下看看风景呢。
等等我们再来坐坐吧,现在大家跟我往左边走,大家看到的石碑就是吴兴赋。它宽70多公分,长约8米,是按赵孟頫手书“吴兴赋”真迹放大雕刻而成,原物为绢本,宽25.2厘米,长28.3厘米,现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赵孟頫20多岁创作此赋,全文900字,描述了湖州的地貌、历史和旖旎风光。碑前有一个小池,叫“清胜池”,池中有几朵睡莲。碑右有个亭子叫“清胜轩”,亭中“重建莲花庄记”碑,记载了湖州市人民政府重建莲花庄的经过。
轩后有一回廊,其中有块碑上刻的是赵孟頫绘的“吴兴山水清远图”,,图中远处山岳横列,渔夫撑着高干,小舟荡漾在湖面这是湖州水乡地区的特有的伊人景色。当然这不是真迹这是根据上海博物馆提供的照片复制的。它的左边是赵孟頫儿子写的“吴兴山水清远图记”。可见他们父子两感情深厚啊。廊壁上另外有五块石刻都是复制赵孟頫的翰墨。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清胜池的水是黑色的吧,不要怀疑那是水污染啊,那是赵孟頫非常喜欢这周边的风景,常常在这里练习书法,写好后就在这里清洗毛笔,所以这是长年累月墨汁堆积而成的。这可是要一定的功力的啊。
各位团友,前面是不是已经看到用黄石堆成的一片区域了,这是芙蓉洲,因为芙蓉又叫木莲,所以和莲花庄的主题是相呼应的。这片黄石是在水里的,也有出水芙蓉的意思。请看黄石中间写着“谱云泉”三个字,在字体的下方原有个泉眼,可惜现在已经干涸。站在芙蓉洲头,各位有没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这里曾是赵孟頫夫妻俩泛舟湖上,欣赏落日的地方,也是中秋佳节夫妻两赏月品茗之处。赵孟頫曾在此赏月填词,作《水调歌头》一词,其中有“今日芙蓉洲上,洗尽平生尘土,银寒溢清寒。却忆旧游处,”至今人们还在传送。
各位团友,现在请随我往莲花庄的中区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莲花庄最核心的一块水域,这里种满了莲花,所以称为莲池。这里是莲花庄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尤其是在夏天,这里莲花盛开,若在莲池边小憩,泡上一壶安吉的白茶,花香、茶香微风浑然一体是何等惬意。我们欣赏完莲池的美景后门的小山坡上这个阁楼就叫管楼。是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经常逗留的地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管道升,管道升又名仲姬。生于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是我们湖州德清县人,她比赵孟頫小八岁。元仁宗延佑四年(公元1317年),封魏国夫人。两年后病逝在临清舟中。管道升是一位颇有艺术天分的才女。工诗词,精翰墨,擅绘画,尤精竹石梅兰。
管道升笃信佛教,画佛像纤秀无比,著名作品有《山楼绣佛图》,所以,该楼又称“题山楼”,“题山楼”匾额右著名书法沙孟海撰写,楼底有著名书画家张辛稼撰写的“赏湖山吴兴无双,品书画楼主第一”的对联。管楼东面有一片梅林和竹园,梅林丛中有一个轩,叫“清绝轩”,因为管道升“善写梅竹、笔意清绝”而得名。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游览。现在我们所在的这座书斋临池而建,面阔三间的建造名松雪斋。右手边的塑像就是我们莲花庄的主人赵孟頫的雕像,这个书斋是以他的号来命名的,这里是他年轻时联系书画、挥毫泼墨的地方。那么赵孟頫是怎样一个人呢?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各位请看这块匾额,1987年,“松雪斋”故居修复后,赵朴初题写了一幅对联:“儒雅风流,一时二妙兼三绝;江山故宅,青盖碧波拥白莲”。“二妙”说的是赵孟頫和妻子管道升,“三绝”指的是他们的 ……此处隐藏5780个字……此隐居.因司马徽又称水镜先生,山庄因此而称水镜庄。庄前立有石碑,上书“汉水镜栖隐处”,为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漳知县徐彦所树。石碑左侧为“荐贤堂”,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三间,建筑庄重古朴,占地约300多平方米。传说刘备马跃檀溪、襄阳脱难后逃至南漳,在水镜庄与司马徽相遇,司马徽荐诸葛亮、庞统与刘备,继而发生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在襄阳遇险,马跃檀溪逃到南漳,拜问天下豪杰司马徽,司马徽告日“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产生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三国鼎立,更使司马徽名昭千古。为怀念司马徽,后人建起了“水镜庄”纪念胜地。
据说,庞德公在鹿门山举行酒会,诸友或歌或咏,很是热闹。司马徽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寂然,敬意盈胸。庞德公举杯上前,说:“先生数典如流水,水清似镜,真乃水镜先生矣。”此后,“水镜”之名便名扬中原,隐居之地白马洞也被称为“水镜庄”了。从山下到洞口高约数十米,青石板铺就的石阶直达环山城墙。此洞深有约30米,高约8米,宽约8米,相传有白马常出入于此洞中,故名白马洞,也叫圣马洞。洞内风雨不至,冬暖夏凉。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读书,可以抚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浓。洞口阔内狭,形状像是个大喇叭。当年,水镜先生常在洞内抚琴,悠悠琴声借着岩壁的回声,传响于山林水壑之间,很有几分情趣。洞壁上挂着一张古琴,据说就是司马徽当年使用过的。遥想当年,司马先生在此抚琴弈棋,吟诗作画,临风把酒,好一派自在洒脱的隐士风采。这悠悠雅意,不知影响了多少中国文人。甚至在中国入仕者内心深处,何尝不深藏着一幅这样的山林生活图!
入门约20米,清风瘦骨的司马徽束古装、佩长剑的高大塑像便跃然眼前,让人肃然起敬。水镜庄内,多是亭阁式建筑,飞檐凌空,气宇轩昂,金窗修户,朱梁画栋。司马徽、庞德公和学生诸葛亮、徐庶、庞统玉石塑像维妙维肖,风采飘逸。水镜祠为两层阁楼,祠前石洞前厅明亮、幽静,壁刻有“洞天福地”4字。据传水镜先生常在此弈棋、弹琴。司马徽隐居草庐在水镜先生塑像东侧。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四合小院,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3间,古朴庄重。院前小亭立有一古碑,上书“汉水镜栖隐处”几个大字,字体雄健。这碑是清乾隆年间知县徐彦重建水镜庄时所立,距今已有260多年。小院风格古雅素朴,青砖黛瓦,映着绿树红花,显得极有画意。院内绿树掩映,花香鸟语,典雅幽静。两边檐廊。
正厅是荐贤堂,相传水镜先生就是在这里与刘备剪烛夜话的。走进荐贤堂,挥手论势的水镜先生、手按剑柄洗耳恭听的刘皇叔塑像栩栩如生。一个是林泉高士,一个是落难英雄;一个是诚心荐言,一个是虚心聆教。若不是有这番长谈,刘备怎能得卧龙、凤雏之助,怎么能摆脱困境、迅速崛起?
水镜庄在清代重修后,白马洞内供真武祖师,洞口建悬楼吊阁。光绪年间,又修建了头天门、二天门和沿山城垣。依山面水的水镜庄,视野开阔。左有珍珠泉,右有文峰塔,彝水洞前流,白云顶上飞据南漳县志记载,每年三月十八日,“数百里,民贾期会,交易于此,游客过县,必登临。”因此有“小武当”之称。
穿过小院的角门,脚下是一道清溪,水声潺潺,给古老的山庄平添了几许清幽。据说,玉溪山也因此而得名。溪上有一便桥,人行其上,大有凌波微步的感觉。沿着洞后的蜿蜒小径,直达玉溪山主峰。玉溪山是楚文化发祥地——荆山山脉的一支,南延70多公里,与玉印岩——当年楚人卞和的得玉之处遥遥相望。站在山巅,纵目望去,水镜湖碧水长天,浑然一色,绿雾山影,宛如仙界。近处的南漳城高楼林立,人车如织;田园风光一览无余,山下蛮河如银带绵延,令人心旷神怡,尘念皆无。
司马徽,系东汉末年襄阳城南学业堂经学大师,对学子们知之甚深,以知人荐贤(向刘备推荐伏龙、凤雏)名扬古今中外,号称“水镜先生”。司马徽原住襄阳东门外,与庞德公为邻。旧时地方志有他的住址。但不知何时迁往南漳水镜庄。
司马徽隐居的水镜庄距南漳县城一里许,南傍玉溪山,北临蛮河。水镜庄前立有“汉水镜栖隐处”石碑。左侧有荐贤堂,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3间,古朴庄重。玉溪山孤峰高耸,绿树成荫。山北麓之石壁,犹如刀削,有“三里石壁长廊”之称。壁中有巨洞,深30米,高8米,宽8米,昔传有白马出洞,故名白马洞。洞中建有水镜祠。庄后有两径通白马洞。一条沿头天门上山,过石拱桥再登台阶,至二天门。在此仰望,灌木如云,石壁欲倾。沿石壁向西凿有横道,外侧筑有城墙。出横道即至会仙门,再10余步,即入白马洞。另一条路在头天门之西,经过水镜祠门楼,上有“水镜庄”3字。两侧对联为“彝水环绕,明镜高悬”。进水镜祠门楼,亦达会仙门。水镜祠为两层阁楼,飞檐临空。祠前石洞前厅,明亮、幽静,壁刻有“洞天福地”4字。据传水镜先生常在此弈棋、弹琴。玉溪山顶海拔263米,登山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水镜庄导游词5亲爱的游客们,欢迎你们来到水镜庄,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的名字叫王柯飞扬,大家可以叫我柯导。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美丽的水镜庄。现在大家跟我来到水镜庄门口,请你们抬头向上看,上面刻着三个金黄色的大字“水镜庄。现在大家跟我走进水镜庄向左走,首先我们来到水镜遗址,也就是荐贤堂,这是水镜先生推荐卧龙和凤雏的地方。
大家请跟我进来,往正前方看,这里有座金碧辉煌的塑像,一位是司马先生,也就是刚才我说的水镜先生,旁边这位是刘备先生,然后还有一位书童,这是当年刘备马跃檀溪来到水镜庄,司马徽先生正在向他推荐“凤雏”、“庞统”二人。
现在大家请跟我走出这里,再向左走是草庐,顾名思义,这门前的顶上是草铺成的。然后大家看见的是一尊雕像,司马徽先是正在悠闲自在地在弹古琴,正前方是水镜先生的卧室,右边是司马先生讲课的地方,大家可以进去感受一下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上学的情景。时间不早了,我们现在往回走吧。
各位游客,今天的一日游已经结束了,希望大家再次来玩。想想这是老师带我们来游览水镜庄的,同学们欢呼雀跃,大家在一起疯,这是多么的快乐啊。
水镜庄导游词6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由我陪同大家参观著名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南漳水镜庄。
水镜庄大门朝北。请大家跟我进来,往左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护碑亭,碑文“汉水镜栖隐处。”六个大字是清乾隆七年南漳知县徐彦所题。
继续往东走,这栋独特的四合院是:“水镜遗址”又称“荐贤堂”是水镜先生荐诸葛亮的旧址,堂内雕有刘备、司马徽、书童雕像一组,再现当年荐贤的情景。荐贤堂东边的草庐是司马徽当年开堂讲学,会客交友,生活起居的地方。走进草庐映入眼帘的是司马弹琴的雕像。草庐由左向右依次是聚贤堂、司马徽堂、讲学堂。
大家跟我一起向西走,我们可以看见一组由两个人和一匹马组成的雕像,来自于典故司马荐诸葛,讲的是刘备马跃檀溪以后,来到了水镜庄拜访司马徽的故事。
大家和我一起上山,可以看见一匹白马雕像,在往上爬就可以看见白马洞,洞很深约20米,宽10米,高4米以上,传说古人看到有白马从洞里出来,所以叫白马洞。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的参观到此结束了。愿大家旅行愉快!再见!